中国美术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美术话题>墨分五彩 教学相长

墨分五彩 教学相长

时间:2023-02-27
0

  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核之一。写意精神除了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浩然正气的精神内质和审美理想的意象化呈现之外,更是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气韵。

  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精魂所在。近日,由山东教育出版社主办,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美协指导的“墨分五彩教学相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2021年张宜写意人物画创作研修班教学汇报展在山东教育出版社艺术馆举办。张宜一直坚持持续、深入地探索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在写意人物、花鸟和山水的创作中均独具创见。同时,他还认为,写意精神不是只存在于艺术之中,而是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写意精神是中国人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探寻生命意趣和生活情趣的思维方式,更是审美理想化的行为方式。张宜写意人物画创作研修班在进行写意人物画实践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对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追本溯源及其艺术创新史的梳理与研究,尝试从探寻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中承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并将其运用到当代中国画的写意实践与创新之中。

  生命之形:象形表意

  自象形文字诞生之日起,中国艺术便注定具有了写意的基因和生命的意趣。中国书画的点线面“笔无妄下”,承载着自然、文化习俗和情感的内蕴,充满生命张力,彰显出中华民族原始先民观照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

  在深刻了解点线面的形象性、生命性、抽象性之后,张宜师生以具有生命特征的点线面开启了探寻天地、人文大美的创作历程,并注重对生命意趣的别样审美探索与表现。

  在授课过程中,张宜强调中国画写意创作应凸显宇宙万物生命之动态与意趣。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突破点,提出了观看世界的别样审美视角: “搜尽奇峰”。而如何“搜尽奇峰”?艺术源于生活,又如何与生活适当拉开审美距离?他启发学生先学会改变并创新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方式,“横看成岭侧成峰”,使其学会在“搜”中发现生活、生命之“奇”,发现别样视角下的别样美学。他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考察人文,关注民生民情。正所谓“意在笔先”,学生在“立意”之初“观”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努力尝试如何抓住生活、生命的奇妙、不凡之处。

  在创作写意人物时,张宜率先垂范,以工写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次刻画,创新方式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他将源于生活的钟馗、高士等人物形象进行了艺术的陌生化处理,通过拉开审美距离展现出生命哲思的独特魅力。东晋顾恺之曾指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足见画人之难。张宜人物造型的头部采用相对写实的笔墨手法,精细、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典型精神面貌和神韵。而人物躯体却以高度概括的寥寥数条具有山石特质的线条进行写意造型。他将胸中丘壑和浩然正气灌注于山石线条浑厚的质感与坚实的骨力之中,以磊落、沉稳之笔迹恰到好处地凸显出钟馗《扬正气》系列等弘扬正气、民族骨气的主题。主体特征的典型塑造、繁简疏密的强烈对比、富有生命力的点线面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题款书法的点线同样山石气息浓郁,骨力劲健、力透纸背,与主题互相呼应、相映成趣。

  张宜特色鲜明的立意和艺术形式带给学生诸多启迪。殷永胜的《晴雪》已然尝试转变视角,发现并表现平凡生活的独特之美。画面前景大幅留白,空间层次多变,大雪之下的劲草细枝颇见生气、笔力。